**雲端主機知識分享**
同年7月24日,在總統府資政李國鼎的鼎力馳驅下,創設以「推行資訊手藝有用運用,提拔國度整體競爭力;塑造資訊工業發展環境與前提,加強資訊產業競爭力」為主旨的「財團法人資訊工業策進會」(Institute for Information Industry, III)。
1979年5月17日,行政院第1631次會議通過「科學技術發展方案」,決定由政府與民間配合籌設「財團法人資訊工業策進會」。
1978年12月,經濟部以「(67)技字第39019號函」請行政院准予通過『推動我國計算機應用及其工業發展計畫』,俾儘速籌設『財團法人計算機工業策進會』。
1976年-1977年間,行政院成立『利用技術研究成長小組』鞭策台灣科技成長,其時召集人政務委員李國鼎有鑑於進步前輩國度普遍哄騙資訊科技作為改良辦理與手藝之東西以提高生產力],建議成立一財團法人組織以鞭策台灣資訊工業之發展。
1970年月初期,全球能源危機與工業國度貿易保護主義使台灣面臨嚴重挑戰;若何從傳統產業轉型至手藝密集產業,並提高台灣的國度整體競爭力,成為當時台灣當局重要的產經成長政策。
1979年7月24日,經濟部召開資策會創議人會議,由部長張光世主持;預會者包羅行政院、經濟部、財務部、交通部等次長級以上代表,國內外學術代表及工商企業界代表共42人加入;會中經由過程章程,選出第一屆董監事,宣布『財團法人資訊工業策進會』正式成立。
簡稱大數據所。
大數據所從事領域應用需求之數據闡發、巨量資料平台手藝研發與數據驅動等前瞻研究,應用「S3聰明系統辦事」、「巨量資料分析」、「API 貿易聯網」與「雲端系統軟體」四大手藝,期能協助台灣產業以資料經濟(Data Economy)與雲端互聯經濟(API Economy),開創「智慧糊口」及「永續事業」。
請協助利用中立的觀點重寫這篇條目。明顯的告白請插足{{delete|G11}}
來提請刪除。
智庫幕僚[編纂]
目前台灣至少有110個以上的數位機會中間。由於資策會在此方面的勉力及鞭策,激發台灣政府的重視,行政院在2004年將縮減偏鄉數位落差納入e-Taiwan計畫。
資策會於2002年起首指出數位落差現象,並於2003年開始於台灣偏鄉地區設置數位學習站,與多功能的社區化數位機會中心,並辦理縮減數位落差相關議題的推行鑽研、資訊人材培訓及偏鄉農特產品網路行銷舉動。
資策會成立以來,參與規劃研擬,並推動台灣政府各項資訊產業政策、參與諸多資通訊前瞻研發、普及與深化資訊利用、培養資訊科技人材及介入鞭策國度資訊根本扶植等各項營業。
此外,為提高產業界及社會大眾對科技司法與智財經管相關法制問題之熟悉與重視,協助解決產業界之法制艱巨,特針對從事資通訊相幹法制與電子商務人才,培育其法制素養,使其具有聰明財產專業常識與確立聰明財產辦理制度之能力。
- 數位教育研究所
- 科技功令研究所 相幹網站
業務部分[編纂]
- 國際處
協助臺灣當局推行資通訊技術,提拔臺灣的國度整體競爭力,並擔負臺灣當局鞭策資通訊產業發展、資通訊科技應用及建構資通訊社會發展情況等之智庫。財團法人資訊工業策進會(簡稱資策會,英文譯稱:Institute for Information Industry,III),是中華民國經濟部成立的一個財團法人機構,首要是為了推動臺灣的資訊科技成長而成立,一向以來即為中華民國當局資訊通信相關政策之智庫,對於資訊相幹政策司法擬定均介入極深,其研究的項目均帶有必然的官方色采。
近年來為了配合台灣政府愛台十二扶植中的「聰明台灣計畫」,除原來以推動資訊化社會為主軸外,更投入文化創意產業、綠色節能產業及創新型應用服務。
協助台灣政府推動的產業範圍包孕:資訊、通信、數位內容、數位進修、科技化辦事、資訊辦事、資訊安全等產業。
- 創新利用辦事研究所
目次
參考文獻[編輯]
外部保持[編纂]
![]() |
維基同享資本中相幹的多媒體資本:資訊工業策進會 |
- 資訊工業策進會 首頁
- 資策會的Facebook專頁
- YouTube上的資策會頻道
首要出書物[編纂]
- 《立異發現誌》:月刊,資策會創研所刊行,一年出版12期,今朝已於2012年4月刊行後,宣布停刊。
簡稱科法所。資策會於1989年在資訊市場諜報中間之下成立「資訊功令研究小組」,1996年將研究團隊轉型成為自力編制的「科技法令中間」。
科技法律中間研究局限包羅科技與產業成長、科技研發體系、手藝移轉、聰明財產權、資通信、資訊平安、電子商務、小我資料管理軌制、新興科技等焦點議題,並擴及至國際經貿、當局採購、競爭秩序等範疇,2011年升格改制為科技法律研究所。為此,資策會配合台灣政府政策,自我定位為台灣的「國度級軟體研發中間」,以「智慧糊口」為研發主題,並以「聰明生活根本設施」、「聰明生活利用與服務」、及「聰明生活新興手藝和運用」三大範疇為重點研發主軸,除把握樞紐手藝外,並帶動各項服務立異,進展藉由環節手藝的掌握與立異的應用,協助台灣廠商締造發展優勢。最近台灣當局以「聰明台灣」為條件,鞭策各項環節項目與策略,並整合台灣科技人力與資本,期能鞭策重點科技,促進產業成長,達成科技造福全民之方針,締造「平安、舒適、便利、永續」的新糊口價值。
於1980年月資訊萌芽期間,亦參予開發中文電腦,致力鞭策臺灣利用電腦的普及、資訊產業的成長,和在網際網路剛出現的1990年月早期,鞭策SEEDNet的成立,使其成為臺灣首家貿易運作的「網際網路辦事供給商」(ISP)。 2006年至2009年這4年資策會南區產業辦事處曾拜訪1,000多家企業,指點319家廠商計劃立異資訊應用,涵蓋中南部首要縣市,包括農業、製造業、服務業等,並協助指點企業介入當局相幹津貼計畫。資策會南區處於2009年1月1日進駐高雄軟體科技園區。
簡稱南區處。 資訊週是今朝台灣每年12月時舉辦的資訊月前身。
資策會讓人印象最深刻的莫過於1979年12月台灣第一次舉辦的資訊週,七天吸引了近13萬人到場參觀,在台北松山機場展覽館外的人潮環繞了好幾圈,盛況空前。
人材培養[編輯]
台灣傳統中小企業受限營業型態與資源,係屬資訊低度利用者。資策會合營台灣當局輔導國內傳統中小企業之政策,希奇規劃其導入科技化利用,引進立異辦事與營運模式,期增進傳統中小企業轉型與進級。
- 南區產業辦事處
亦參予臺灣政府規劃愛台十二建設中的「智慧台灣計畫」,包孕建構無線寬頻與數位匯流網路、成長文創產業、應用ICT立異科技節能減碳、整合立異當局辦事、打造聰明環境、推動智慧交通相關服務與應用等,期為臺灣勾畫出立異前瞻的資訊化社會願景。
供應亞洲資通訊產業現況與成長之諜報參謀辦事,研究範疇涵蓋電腦系統、數據通信、影象顯示、半導體、多媒體與消費性電子等,研究議題包括研發、製造、品牌、通路及策略等。
臺北國際大樓 臺北市大安區敦化南路二段216號9、10、15、19、20、22、23樓(臺北國際大樓) 科法所/產研所(MIC)、資估中心(CISC) 南港軟體園區 臺北市南港區園區街3-1號11樓(南港軟體園區二期G棟) 產推處 高雄軟體園區 高雄市前鎮區復興四路2號3樓之3 (高雄軟體科技園區) 南區處 中臺灣立異園區 南投縣540南投市文獻路2號(中創園區) 中區處首要營業[編輯]
本條目類似告白或包括宣揚性內容。 幕僚部分[編纂]
- 企劃處
- 會計處
- 財政與資本辦理處
- 人力發展處
- 資訊辦事處
- 考核室
地方位置[編纂]
名稱 地址 部分 補充申明 科技大樓 臺北市大安區和平東路二段106號8, 9, 10, 11樓(科技大樓) 履行長室/國際處/資安所/人力處/財資處/資訊處/企劃處/會計處/考核室 民生科技辦事大樓 臺北市松山區民生東路四段133號 5, 7, 8, 13, 14樓 臺日中間/創研所/智通所/大數據所/資安所 信義農會大樓(信義路復興南路口) 臺北市大安區復興南路一段390號2樓 教研所 大部份資策會在臺北創辦的練習課程,都在這棟大樓。(2012年5月31日)